邵阳市历史介绍

邵阳名称由来与变迁:

邵阳市,古称宝庆,南宋宝庆元年(1225年),理宗赵昀登极,用年号命名曾领防御使的封地,升邵州为宝庆府,宝庆之名始于此。民国十七年(1928年),宝庆县复名邵阳县。


邵阳历史文化:

地方方言:邵阳方言(湘语-老湘语;西南官话):作为老湘语、邵阳话与衡阳话较为接近,亦与西南官话也较为相近,细分而言,可以分以县城两市镇为代表的邵东话;以廉桥为代表廉桥话;以火厂坪代表的火厂坪话;以佘田桥为代表的佘田桥话;以灵官殿为代表的毛和殿话。

民俗文化:湖南祁剧:邵阳流传最广的地方戏剧为祁剧。祁剧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,它又称祁阳班子,民国初年称“祁阳戏”,清末又名“楚南戏”,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。邵阳花鼓戏:邵阳花鼓戏旧称“花鼓”。湖南民间小戏剧种,兴起于旧时邵阳县境,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称为邵阳花鼓戏。宝庆竹刻: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、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。2006年5月20日,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滩头年画:滩头年画是手工木版水印年画,为全湖南省特有,产地在邵阳隆回滩头镇。隆回滩头年画形成于唐朝李世民时代,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


邵阳名人:

魏源、蔡锷、贺绿汀、魏光焘


2 2023-06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