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道教协会历任会长名单及简介

中国道教协会自1957年成立以来,历经七任会长的接力引领,在不同历史阶段推动道教与时代同频共振。中国道教协会历任会长以 “尊道贵德” 为根本,在教义阐释、文化传承、社会服务等领域留下深刻印记,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。


一、中国道教协会历任会长名单及简介


1.岳崇岱(1957–1958)


首任会长,沈阳太清宫方丈。1957年发起成立中国道教协会,提出 “爱国爱教” 宗旨,主导修缮北京白云观等宫观,奠定组织框架。虽因历史原因任期短暂,但为协会发展埋下精神火种。


2.陈撄宁(1961–1969)


理论革新先驱,被誉为“当代太上老君”。主持编写《中国道教史提纲》,重新分类《道藏》为14类,创办《道协会刊》(后更名《中国道教》),将道教养生学系统化,著有《黄庭经讲义》《静功疗养法》等经典,推动道教从神秘方术转向学术研究。


3.黎遇航(1980–1992)


拨乱反正的复兴者。在协会停摆11年后恢复运作,推动落实宗教政策,开放全国宫观;1990年创办中国道教学院,建立首个道教高等教育体系;提出“宫观自养”模式,使道教界在改革开放初期实现经济独立。


4.傅圆天(1992–1997)


教育规范化推动者。主持制定《道教宫观管理办法》,建立教职人员考核制度;推动中国道教学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,设立道教音乐、斋醮科仪等专业课程,培养张继禹、黄信阳等新一代骨干;率团出访东南亚,开启道教海外传播先河。


5.闵智亭(1998–2004)


文化传承守护者。组织编纂《中华道藏》,耗时八年完成49册文献整理;推动道教音乐申报国家级非遗,创立“道教文化节”品牌;发起“道教慈善周”,累计捐款超千万元,践行“齐同慈爱”教义。


6.任法融(2005–2015)


社会服务践行者。提出“道教中国化”理念,推动《道德经》全球译介工程,在欧美设立12个道教文化中心;为家乡天水捐资1.2亿元修建民生工程,汶川地震后组织捐款4100万元,创宗教界赈灾纪录;著有《道德经释义》等著作,融合传统经典与现代管理哲学。


7.李光富(2015 至今)


现任会长,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。推动武当山太极文化入选联合国非遗,在全球设立 300 余所太极学院;开发“数字道观”平台,推出道教养生VR体验;2023年发起成立“世界道教联合会”并当选理事长,主导制定《国际道教伦理公约》,率团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,提出“生态道教”理念。


二、道教现代化的三重逻辑


1.适应性变革:从岳崇岱的“爱国爱教”到李光富的“道教中国化”,历任会长始终以国家战略为导向,将教义阐释与社会需求结合。


2.学术化转型:陈撄宁的文献研究、任法融的经典诠释,使道教从民间信仰升华为学术体系,获学界认可。


3.社会化服务:黎遇航的宫观自养、闵智亭的慈善实践,彰显道教 “济世利人” 传统在当代的创新表达。


【相关文章】中国30位紫袍道长名单


践行者 2025-07-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