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铁集团历任一把手

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历程,是一部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壮丽史诗。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道部到市场化改革的国铁集团,这家拥有17395亿元注册资本、管理着20万亿元资产和206万员工的运输巨头,其掌舵者的交接不仅关乎企业命运,更深刻影响着14亿中国人的出行方式和国民经济运行效率。


国铁集团历任一把手详细介绍如下:


一、铁道部时期(1949-2013)


1. 滕代远(1949-1965)


作为新中国首任铁道部长,滕代远提出“解放军打到哪里,铁路修到哪里”的口号,组织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干线,1949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恢复至2.18万公里。他主导修建了成渝铁路、天兰铁路等新中国首批干线,推动铁路管理体制从分散走向集中统一,为铁路网骨架的形成奠定基础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他兼任军委铁道运输司令员,指挥铁道兵部队建成“打不烂、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”,保障了前线物资供应。


2. 吕正操(1965-1970)


吕正操任内推动铁路技术革新,主导研制东风型内燃机车,开启铁路牵引动力现代化进程。他组织实施京原铁路、成昆铁路等战略通道建设,尤其在成昆铁路建设中,攻克了地质复杂的难题,被誉为“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”之一。其 “安全正点、多拉快跑” 的管理理念,显著提升了铁路运输效率。


3. 万里(1975-1976)


在特殊历史时期临危受命,万里以“铁路要正点”为突破口,全面整顿铁路运输秩序。他果断处理徐州铁路分局等“老大难”问题,通过恢复规章制度、调整领导班子,使全国铁路日均装车数从1974年的3.8万辆提升至1975年的4.6万辆,扭转了铁路运输的被动局面,为国民经济复苏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

4. 刘志军(2003-2011)


刘志军任内推动中国高铁实现历史性跨越。他主导制定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》,提出“四纵四横”高铁网蓝图,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,使高铁运营里程从 2003年的0公里跃升至2011年的8358公里,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45%。京沪高铁、武广高铁等标志性工程的建成,奠定了中国高铁在全球的领先地位。但因严重违纪问题,其任期以悲剧收场。


5. 盛光祖(2011-2013)


作为铁道部末任部长,盛光祖在“7?23”甬温线事故后全面强化安全管理,推行高铁降速运行、开展全路安全大检查。他推动铁路政企分开改革,2013年铁道部撤销后,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,盛光祖担任首任总经理,开启了铁路市场化改革的新篇章。


二、中国铁路总公司时期(2013-2019)


陆东福(2013-2019)


陆东福任内完成铁路系统的政企分离,推动18个铁路局改制为集团公司,建立现代企业制度。他主导京沪高铁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,成为“中国高铁第一股”,融资超300亿元。在运输服务领域,推出电子客票、复兴号动车组等创新举措,旅客发送量从2013年的21.06亿人次增长至2019年的36.6 亿人次。他还积极推动中欧班列发展,2019年开行量突破1万列,构建起横跨亚欧大陆的物流新通道。


三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时期(2019至今)


1. 陆东福(2019-2022)


国铁集团成立后,陆东福继续担任首任董事长,推动企业从传统运输生产型向现代经营型转变。他主导实施“高铁 +” 战略,拓展旅游、物流等多元业务,2019年集团总收入达1.13万亿元。在科技创新方面,CR450动车组研制启动,智能京张高铁实现自动驾驶,铁路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。


2. 刘振芳(2022-2024)


刘振芳任内聚焦铁路现代化建设,提出构建“六个现代化体系”的战略目标。他推动西部铁路补短板,2023年投产新线3637公里,其中高铁2776公里,22个县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。在运输服务领域,优化客运产品供给,增开夕发朝至列车和公益性“慢火车”,2023年旅客发送量达36.8亿人次,创历史新高。他还深化铁路科技创新,CR450动车组实现单列时速453公里试验运行,巩固了中国高铁的领跑优势。


3. 郭竹学(2024 至今)


现任董事长郭竹学强调市场化改革与数智化转型,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铁路市场竞争,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。他主导实施“铁路 + 新基建”战略,推进5G、大数据等技术在铁路领域的应用,打造智能调度、智慧客站等创新场景。在他的推动下,2024年铁路货物发送量突破40亿吨,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20%,持续提升铁路在国际物流中的竞争力。


【相关文章】国铁集团领导最新名单         历届国铁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名单


践行者 2025-07-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