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鲁番历史介绍

吐鲁番市名称由来与变迁:

吐鲁番市藏语,“吐藩”之音而来,有“水果多的地方”之含义。另一说来自维语“吐尔番”,其意为“都会”;还有一说则来自回纥语“最低的地方”

汉武帝元封三年(公元前108年),汉破姑师,改称车师,博格达山以南称车师前国,今县境位于车师前国的西端。麴氏高昌王国时(501~640年),其国内设3郡5县22城,其中无半县、始昌县,笃进城在县境内。唐贞观十四年(640年),平高昌后,设西州,管县五:前庭、交河、天山、蒲昌。其中天山县县治在今县境。清乾隆二十一年(1756年)十二月,其属地(即托克逊)18582亩划归额敏和卓管辖。清光绪十二年(1886年),设置吐鲁番直隶厅,辖东西南北4乡,今托克逊为西乡。民国十九年年(1930年),升格为托克逊设治局;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置县,隶属焉耆行政区管辖;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,改隶迪化行政区管辖。2015年4月,国务院批复同意吐鲁番地区撤地区设市,托克逊县隶属于吐鲁番市。


吐鲁番市历史文化:

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,有四千多年的文化积淀,曾经是西域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之一。已发现文化遗址200余处,出土了从史前到近代4万多件文物,从出土文物来看,吐鲁番至少使用过18种以上的古文字、25种语言,大量的文物和史实证明,吐鲁番是世界上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、印度文化、希腊文化、伊斯兰文化四大文化体系和萨满教、祆教、佛教、道教、景教、摩尼教、伊斯兰教七大宗教的交融交汇点。

161 2023-06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