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芝名称由来与变迁:
林芝是藏文尼池( nying khri )或‘娘池’(nyang khri)一词音译而来,藏语意为“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”。尼洋河边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骨和墓葬群,考古表明早在4000-5000年之前,林芝地区已有人类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,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。出土文物中的网坠、箭头说明这里的人们不仅在古代的尼洋河、雅鲁藏布江水滨从事农业,也兼从事渔业。解放后,测绘队的同志根据当地的物产特点,把“尼池”写作“林芝”。尼洋河边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骨和墓葬群,考古表明早在4000-5000年之前,林芝地区已有人类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,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。出土文物中的网坠、箭头说明这里的人们不仅在古代的尼洋河、雅鲁藏布江水滨从事农业,也兼从事渔业。萨迦时期和帕竹时期(13-16世纪),林芝市成了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势力范围。17世纪甘丹颇章政权成立,林芝市被分封为阿沛、江中、甲拉等几家地方首领的领地,不久又划分成立了则拉、觉木、雪卡、江达等宗。民国二十年(1931年),西藏地方政府将林芝波密地方划为波堆、波密两宗,墨脱地区改为墨脱宗。
林芝历史文化:林芝历史古老,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时期。20世纪70年代,尼洋河边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骨和墓葬群,考古表明早在4000-5000年之前,林芝地区已有人类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,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。出土文物中的网坠、箭头,说明这里的人们不仅在古代的尼洋河、雅鲁藏布江水滨从事农业,也兼从事渔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