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江名称由来与变迁:
九江,简称“浔”,古称柴桑、江州、浔阳。九江之称,最早见于《尚书·禹贡》中“九江孔殷”、“过九江至东陵”等记载。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,一是“九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,“九江”的意思是“众水汇集的地方”,“九”是虚指;二是“以为湖汉九水(即赣江水、鄱水、余水、修水、淦水、盱水、蜀水、南水、彭水)入彭蠡泽也”,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,“九”是实指。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,与鄱阳湖和赣、鄂、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,百川归海,水势浩淼,江面壮阔。
九江历史文化:
方言:九江市使用的汉语方言有赣语、江淮官话、客家话等。
饮食文化:九江市地处赣、皖、鄂、湘四省相接之处,依江偎湖,物产丰富,在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,各大菜系在此都有设点,饮食业可谓是相当发达,沿街而过,几乎可找到全国各大菜系的酒店、饭庄等;另外,九江菜也是赣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,多年以来,形成了自己的特色,讲究辣、烂、脆、嫩。
戏曲:九江采茶戏,原名茶灯戏,俗称茶戏,进入半班形式后称采茶戏。九江文曲戏是流行于赣、鄂、皖三省边界的一个有名剧种,以其清新婉约而引人入胜。九江弹腔是江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,属于赣剧支派之一。青阳腔,又称“池州腔”,因产生安徽池州青阳而得名。九江地区主要在湖口县一带流行,又叫湖口青阳腔,艺术上继承了弋阳腔干唱,并创造了腔、滚结合的歌唱形式“滚调”,不托管弦,“其节以鼓,其调喧”及“一唱众和”的特点,但更为热烈、豪放。黄梅戏与京剧、越剧、评剧、豫剧并称“中国五大戏曲剧种”,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,约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。
报刊:九江本地的报刊有:九江日报、浔阳晚报、九江一周等。
九江名人:
九江是文学家陶渊明、黄庭坚、白鹭洲书院创始人江万里以及建筑家雷发达的故乡;东晋时,荆、江二州刺史陶侃,就是浔阳人。同时代的周访、周楚、周抚一家两代,为保卫晋室屡建功勋。唐代高僧弘忍,东山法门开创者,被尊为禅宗五祖。北宋将领王韶(德安人),南宋将领余玠(修水人),曾率部与吐蕃部落和蒙古军作战有功,分别官至枢密副使和兵部侍郎。近代化运动中,九江涌现了维新志士陈宝箴及其子陈三立、孙陈衡恪、陈寅恪。武宁人李烈钧湖口起兵,反对帝制维护共和,是辛亥革命的元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