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市历史介绍

泉州名称由来与变迁:

泉州,别称:鲤城、温陵、刺桐城、光明之城,光大二年(568年),于晋安郡置丰州;隋开皇九年(589年),改丰州为泉州,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“泉州”之名。


泉州历史文化:

方言:通用语言为普通话,闽南话为主要地方方言,并存莆仙话、客家话等多种地方方言 。泉州方言是泉州文化的主要载体,也是泉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历史上的泉州方言曾是闽南方言代表。泉州当地的语言是闽南语。

古建筑:古民居,千百年来,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,使泉州民居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风韵,代表地:蔡氏古民居、杨阿苗故居、黄宗汉故居、李光地故居、林路大厝等。

古寺庙:泉州有“泉南佛国”、“闽南蓬莱”之名。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,还造就了许多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,不少高僧、高道受到朝廷的荣誉封号,许多著作成为珍贵的宗教典籍。同时,又留有大量胜迹、文物,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。代表地:开元寺、承天寺、清净寺、天后宫、草庵等。

古街巷:代表地:中山路、南俊巷、状元街、西街等。

文物古迹:泉州境内有包括中国闽台缘博物馆、泉州博物馆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、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、泉州伊斯兰教博物馆、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博物馆。此外,泉州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31处,分别是安平桥(五里桥)、清净寺、开元寺、郑成功墓、崇武城墙、洛阳桥、泉州天后宫、清源山石造像、九日山摩崖石刻、屈斗宫德化窑遗址、伊斯兰教圣墓、草庵石刻、蔡氏古民居建筑群、泉州府文庙、磁灶窑址、德济门遗址、泉州港古建筑、陈埭丁氏宗祠、安溪文庙、施琅宅、祠和墓、庵山沙丘遗址、五塔岩石塔、惠安青山宫、安海龙山寺、清水岩寺、亭店杨氏民居、南安林氏民居、南安中宪第、李光地宅和祠、西资寺石佛造像、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。


泉州名人:

欧阳詹、留从效、俞大猷、李贽、何朝宗、何乔远、洪承畴、郑成功、施琅、施琅、潘承家、庄长恭、李光前、张文裕、李子芳、司马文森、叶飞、谢希德、潘明继、林俊德。


2 2023-06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