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、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。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,列入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首届东亚文化之都、是世界遗产城市。
泉州的自然地理:
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、台湾海峡西岸,离台湾最近处仅距97海里;泉州市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,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中南段。构造带均呈北东—南西方向展布。泉州市地处低纬度,东临海洋,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,气候条件优越,气候资源丰富。泉州市气候有3个基本特征:一是气温高,光热丰富。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-140千卡/平方厘米,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9.5-21.0℃;全市年降水量为1000-1800毫米,泉州市境内溪流密布,发源于本市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4条,总长度1549千米,其中晋江水系15条,九龙江水系5条,闽江水系9条,单独入海5条;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及以上河流81条,总长度为2156千米。晋江、洛阳江为泉州市主要河流。
泉州人文景观:
涂门街、泉州东湖公园、安平桥、蔡氏古民居、府文庙、开元寺、崇武古城、洛阳桥、永春牛姆林、安溪清水岩、、清源山、泉州天后宫、黄金海岸、西湖公园、深沪湾、仙公山、岱仙瀑布、雪山岩、永春雪山岩、戴云山、九仙山风景区、石牛山
泉州风俗民情:
泉州素有“海滨邹鲁”“光明之城”的美誉。泉州,周为七闽地,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,宋、元时代,泉州成为“市井十洲人”的“富洲”“乐州”。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“莫贪浪游,莫看百戏”。泉州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,有梨园戏、高甲戏、打城戏、“嘉礼”戏等剧种,其中较为出名的有:南音、北管、梨园戏和“提线木偶”。
泉州美食特产:
泉州菜:洪濑鸡爪、崇武鱼卷、西街田螺、姜母鸭、鳗鱼干炖猪脚、焖猪肘、烘猪脚、牛排(有别于西餐牛排)、水门巷炖羊肉、猪血小肠、蚝(东石蚝)(浔埔蚝)、清蒸金枪鱼、文蛤蒸蛋、酱香花蛤、蒸油蛤、炒泥蚶、蒸苦螺、炒竹蛏、炒大头螺、沙鱼冻、芥菜炒虾皮、十香全鸭、香芋焖鸭、安溪水瓮菜、润饼菜、窖菜、德化淮山、凉拌苦瓜、辣油笋菜、蒜泥茄子、香油拌海带、贡丸、鱼丸(深沪水丸)、元宵丸、永春白鸭汤、黑豆龙骨汤、苦菜大肠汤、马鲛羹、墨鱼羹、香菇豆猪舌汤、灌肠仔汤、石狮牛肉羹、藕段排骨汤、萝卜排骨汤、玉米排骨汤、水豆腐汤、七彩干贝汤、肉燕汤、猪血汤
泉州小吃:石花膏、茜草粿(仙草密)、桔红糕、绿豆饼、粕丸、麻糍(麻吉)、榜舍龟、碗糕、花生汤、豆沙饼、石狮塘头甜粿、石狮芋圆、芋饼、芋蓉(芋泥)、土笋冻、柿饼、菜头酸、糖醋莲藕片、贡糖、椰子饼、雪拉膏、四果汤、咸饭、萝卜饭、芥菜饭、花菜饭、卤肉饭,芋仔饭、壶仔饭、泉州炒饭、鱼仔粥、鸭仔粥、卤面、面线糊、湖头米粉、豆签、浮果、粉团、豆粽、甜粽、肉粽、番薯粉粿条、澳茄粿、酸菜鸡丝面、浮粿
泉州名人:
蔡英挺、张高丽、裴金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