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夏州历史介绍

临夏回族自治州名称由来与变迁:

临夏州境,春秋时期,为羌、戎之地;战国末期属古雍州之城。秦朝时,初为罕羌侯邑,后置枹罕县。西汉初,境内有大夏县、枹罕县、白石县,属陇西郡;昭帝始元六年(前81年),置金城郡,枹罕县、白石县属之。三国时,属魏国。西晋初,属秦州陇西郡;永宁中期,分西平郡界置晋兴郡(今青海省民和县)。十六国时,前凉张骏太元二十一年(344年),分凉州东界六郡置河州,是今州地内设州一级建制之始。隋朝,初设枹罕郡。唐代,武德元年(618年),改置河州,属陇右道;开元二年(714年),归鄯州节度使统辖;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安乡郡;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河州;宝应元年(762年),为吐蕃属地,仍称河州。

北宋,初为河湟唃厮啰政权所辖;熙宁五年(1072年)置熙河路;熙宁六年(1073年),王韶取河州,属熙河路经略安抚司。金朝,天会九年(1131年),为河州;皇统二年(1142年),属熙秦路总管府;大定二十七年(1187年),改熙秦路总管府为临洮路,仍属之。元代,成吉思汗二十一年(1227年),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路。明朝,洪武四年(1371年),置河州卫,受辖于陕西都司西安行都卫。清代,初期州、卫并存,州属甘肃行省,卫隶陕西都指挥使司;康熙三年(1664年),州属陕西右布政使司临洮府;雍正四年(1726年),裁撤河州卫;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移临洮府驻兰州,遂名兰州府,河州属之。民国二年(1913年),府、州制废,改置为导河县,属甘肃省兰山道。1973年撤销临夏市,并入临夏县。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驻临夏县。


临夏回族自治州历史文化:

临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,早在5000多年以前就有先民居住,自秦汉以来就设县、置州、建郡,古称枹罕,后改称河州。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、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。马家窑文化、半山文化、齐家文化等文化遗址星罗棋布,因国家博物馆珍藏的“彩陶王”出土于临夏,被誉为“中国彩陶之乡”。有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、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“花儿”,被誉为“中国花儿之乡”。

3 2023-08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