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锡市历史介绍

无锡名称由来与变迁:

公元前11世纪末,周王朝奠基人公亶父的长子泰伯为让位于三弟季历,偕二弟仲雍,东奔江南,定居梅里(今无锡梅村),筑城立国,自号“勾吴”。商代末年,周灭商,因泰伯无子,西周开国君主姬发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,建吴国;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,故今惠山区阳山又名安阳山。周元王三年(前473年),越国灭吴国,今无锡市境域属越国。周显王三十五年(前334年),楚国灭越,今无锡属楚国。秦王政二十四年(前223年),秦灭楚,置会稽郡,无锡属之。秦始皇派王翦驻守无锡。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,始置无锡县,属会稽郡。汉王莽新始建国元年(9年),改名有锡县。东汉建武元年(25年),复名无锡县。三国时期,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,置毗陵典农校尉(今常州)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,复置无锡县,属毗陵郡(今常州)。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,以江南道分置江南东道,无锡县属江南东道常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,改常州为晋陵郡,无锡县属之。唐至德二年(757年),复晋陵郡为常州,无锡县属之。北宋时期(960年—1127年),无锡县属两浙路常州。南宋时期(1127年—1279年),以两浙路分置两浙西路、两浙东路,无锡县属两浙西路常州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,升无锡县为无锡州,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降无锡州为无锡县,属中书省常州府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改中书省为直隶,无锡县属直隶常州府。明永乐十九年(1421年),迁都北京,改直隶为南直隶,无锡县属南直隶常州府。

清顺治二年(1645年),废南直隶,设江南省,无锡县属江南省常州府。民国元年(1912年)5月,撤销锡金军政分府,无锡县、金匮县两县合并,复称无锡县,属北洋政府江苏省苏常道。1983年3月,实行市管县体制,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、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为无锡市管辖。


无锡历史文化:

传统文化:无锡是中国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 吴文化的发展开创了江南古文明,当时由吴泰伯所开创的基业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家。

传统戏剧:锡剧又叫做“无锡滩簧”,一直广泛流行于苏南地区,解放以后,从原有的太湖地区渐渐流传到长江三角洲等地。锡剧的黄金时代为二十世纪的五、六十年代,一举成为华东三大剧种之一,是江苏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。 

传统工艺:江苏无锡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,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。紫砂陶以其特殊的材质原料,精湛的手工技艺,古朴的自然色泽以及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,而享誉海内外。 


1499 2023-05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