株洲名称由来与变迁:
株洲古称建宁,后又名槠洲,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。“株”字可能取自株田之“株”。株洲、株田相距数里,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。“洲”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 洲之“洲”。联缀而成地名。一说因地多槠木,且“槠”、“株”同音,故又名“槠洲”。自南宋绍熙元年(公元1190年)正式定名株洲后,株洲之名沿用至今。
株洲历史文化:
株洲方言(湘语-新湘语;赣语、客家话):株洲主城区方言介于长沙方言和湘潭方言之间,但县市方言受赣客方言影响较大,比较难懂,五里不同音,难以沟通。一般而言,湘东地带的山区方言多半为赣方言、湘方言、客家方言及当地土话相互融合而成,成分较为复杂,如醴陵话,整个来说很难把它归入湘语或赣语,可又都同时具备湘语和赣语的一些特点。
株洲名人:
谭震林、龙永图、左权、周玉书、谭冬生、李立三、耿飚、宋时轮、杨得志、肖旭初、谭仲麟、刘三吾、程潜、陈明仁、蔡申熙、罗学瓒、罗哲、刘咏尧、何孟雄、张平化、何键、周里、张经武、廖海光、张少松、霍揆章、唐纵、刘鼎汉、杨华方、冯子振、蔡仪、邓文来、袁昌英、李铎、李立、潘力生、李东阳、苏纪兰、李惕碚、胡跃福、唐来仪、郭光荣、杨仁斌、丁国华、肖启明、金庆民、黎澍、汤飞凡、胡庶华、颜元叔、何炳麟、易鼎新、李传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