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州名称由来与变迁:
原始社会末期,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,为大彭氏国,徐州自此称彭城。春秋战国时,彭城属宋,后归楚,秦统一后设彭城县。楚汉时,西楚霸王建都彭城。西汉设彭城郡,东汉设彭城国、建都彭城。东汉时,州名。辖郡、国五,县六十二。治所郯县,在今山东郯城县。三国曹魏移治彭城,即今江苏徐州。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,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。隋时设徐州,后改彭城郡,治彭城。唐初,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,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。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,治彭城,领7县。宋、元两朝都置徐州,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。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,后属南京。清初,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,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,辖领1州7县。民国初,府废,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,后曾设徐海道,治所在铜山(徐州)。日伪时曾为伪淮海省省会。1952年11月,中央决定于1953年1月江苏建省,设徐州专区,徐州市正式划归江苏省直辖,新海连市划属江苏徐州专区。1983年,江苏撤销地区专员公署,实行市管县的建制。
徐州历史文化:
两汉文化:“楚韵汉风、南秀北雄”是徐州市最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质。“佳处未易识,当有来者知”,“两汉看徐州,秦唐看西安,明清看北京”,徐州市的两汉文化遗存,如狮子山楚王陵、龟山汉墓、戏马台、泗水亭、霸王楼、歌风台、拔剑泉、子房祠、王陵母墓、羊鬼山展亭、汉兵马俑等。徐州是市汉高祖刘邦的故乡,建立了大汉王朝,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,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。我们的汉族、汉字、汉语,都与这个王朝有着关联。
彭祖文化:徐州市是彭祖文化的发源地,也是徐文化的集大成者。徐州古称彭城,建城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帝尧时建立的大彭氏国,以彭城之名的见诸文字是春秋时即公元前573年,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。夏禹治水时,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,徐州即为九州之一。当时“徐州”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,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。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,彭城因而得名,是世界彭氏宗亲公认的发源地。作为中华饮食文化及养生文化的鼻祖栖息地,徐州市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彭祖饮食文化、养生文化等遗产,相传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,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。彭祖曾被孔子推崇备至,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。彭祖养生文化的精髓是“药食同源,以食养生”。此外,还有按摩养生养颜术。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,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。